【台劇】通靈少女
(2017/公視 + HBO Asia/共6集,45分鐘/集)
感想分:****(4.5)
類型:神怪/校園/愛情
主演:郭書瑤
共演:蔡凡熙、陳慕義、鄭茵聲、謝翔雅、黃仲崑、李李仁、...等
@ 簡介:
HBO Asia與公視合作HBO首部海外投資影集,由2013年在公視學生劇展播出、並在台北電影節和金馬獎嶄露光彩的短片〈神算〉改編,導演和短片導演相同為陳和榆。
16歲的高中女孩<謝雅真>(郭書瑤 飾)從小便有陰陽眼,「帶天命」的她被母親留在宮廟中由<金老師>(陳慕義 飾)帶領修行。
16歲的她成為宮裡的「仙姑」,為因為各種問題迷惘、無助而前來宮廟求助的信徒指點迷津。但女孩畢竟是青春期少女,情竇初開的她認識了轉學到同一所高中的陽光男孩<何允樂>(蔡凡熙 飾),愛情的幼苗正在滋養。廟裡求助的信徒千千萬萬種,但不是每件事小真都有辦法幫忙,有時她覺得她連自己的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 看點 & 心得:
1. 真人為題材改編,台灣獨特的宮廟文化躍上黃金檔連續劇:
這部劇在上演之前就掀起熱烈討論,雖然是不以營利為導向的公視所製播的節目,但在話題性上卻是台灣很多商業電視劇都無法匹敵的。這部劇的話題性結合了很多因素啊,包含HBO加持、美台合作、台灣獨特的宮廟文化為題材、真人真事為靈感改編、從劇展短片到國際合作連續劇,乃至於女主角選角都充滿了討論性。
這部劇的原作是導演陳和榆在學生時期的作品〈神算〉,這部30分鐘短片在2013年在公視「學生劇展」中播映,並且入圍金馬獎、金鐘獎多個獎項,在「台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創作短片」獎。以這30分鐘不到的短片為基礎,擴充成了超過250分鐘的迷你劇集,對於年輕的導演也是一大挑戰。
〈神算〉和〈通靈少女〉受到目光的相同點就是台灣獨特的宮廟文化躍上了螢幕,而且一切就從蘋果日報的一篇關於靈媒的報導展開,可以說導演的嗅覺真是太敏銳了,嗅到了一塊璞玉呢!
2. 郭書瑤展現專業演員的成長:
其實我也不常看郭書瑤的戲劇作品,上一次看到她主演的作品應該就是電影〈志氣〉了吧!就是那部以景美女中拔河隊為題材改編的電影。之後也比較少注意到瑤瑤的演技,雖然對〈小資女孩向前衝〉中的她也有印象,但對她最深刻的印象還是「殺很大」。
雖然知道瑤瑤已經「封奶」多年,「封奶」後的表現好像也沒有特別亮眼、突出的成就,但這次〈通靈少女〉中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吧!前半段我覺得「還算不錯」,最後兩集則是真的看到了演技的部分-情緒的轉折、反應都很自然,在「九天玄女」段的表現更是氣魄萬千、印象深刻啊!直接大加分!
我也不是什麼專業的劇評家或演藝評論者,就只是一介草民,說什麼也不準~但是這次的機會,瑤瑤算是把握住了!對於他的事業應該算是一個新高峰,而且我想不只是我,瑤瑤本人應該也會對於她在這次〈通靈少女〉的表現能在金鐘獎上有什麼樣的斬獲有所期待吧!以後我對瑤瑤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殺很大」,絕對還會有「仙姑少女」!XD
3. 帶天命的鎖鏈青春: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聽到這句話或許可以激勵一票努力中的學生、考生、為夢想打拼的人。但倘若所帶的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天命」,從出生那一刻就注定與眾不同,那又會是什麼心情呢?
「我用看得就可以看得到了啊!誰說通靈一定要像他們起乩那樣搖來搖去?又沒形象……」
雖然生來帶天命,但小真畢竟還是個青春少女,有豐富的課外活動、提升女子力、談一場戀愛,嘴巴上說自己不適合、不在乎,但內心真實的想法顯然不會是如此,畢竟青春只有一次呢!所以小真當然也想遇到心儀的帥哥、最好那個帥哥也喜歡自己,在那之前她可能需要有個會被注意到的亮麗外型、保持一點女生形象、......這樣的想法放在一個高中女生身上一點都不稀奇,但在小真身上卻是阻撓重重。
八百次的翹課卻不是為了享受青春,而是為了大人的各種問題。因為「看得到」、因為「帶天命」,小真要面對的世界遠比一般高中生來得複雜,因為在她眼前的除了活人外,還有很多飄來飄去的...(誤),她要解決比起數學習題更複雜的「人」的問題。儘管如此,小真仍想盡可能讓自己的人生回到「正軌」。
「只要我想當一般的女生、過一般人的生活,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阻止我,好像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配擁有這些。」
只是想要一般,對於小真來說卻是個夢想。幼稚又無聊的同學「妖尼姑、妖尼姑」的嘲諷聲彷彿想要直接戳破她的夢想:
「人真的很奇怪,面對越陌生的東西,總是要先找好害怕的理由。到底可怕的是鬼,還是人心裡的恐懼呢?」
因為陌生所以覺得奇怪、因為覺得奇怪所以施以霸凌,社會上、學校裡,多少霸凌的受害者就是這樣有些「特別」的人,因為「特別」而惹人注目、因為「特別」而讓人找到「害怕」的理由,但最後受害的卻是被霸凌者。人的恐懼賦予鬼魂兇惡、傷人的形象,但一樣米養百樣人,鬼也該有千千萬萬種吧!相較於鬼魂,因為害怕而扭曲的人心恐怕更嚇人。換個角度想吧!會被霸凌表示我與眾不同,與眾不同表示我獨一無二且出眾,他們或許只是忌妒我的突出,我要做的就是善用我的突出,讓他們更加忌妒。
「仙姑真正的力量,並不是和幾次元外的靈溝通,而是關心眼前的人,讓人連結在一起,其實我們都不是獨自一個人。」
遇到阿樂對於小真來說不僅是遇到個白馬王子,阿樂也讓她和話劇社的成員們越來越團結,小真的身邊不止有巧薇,還有這些越來越緊密連結的不正經夥伴們。阿樂得離開對於小真來說也不只是一場惡夢,反而讓她了解關心身邊的人、珍惜身邊的人有多麼重要,尤其是那些你在意的人們。
「我從來不後悔做過的事,我只後悔那些沒有做過的。」
那一天,從棺材中冒出來的男孩讓女孩從曾經禁錮自己的棺材中慢慢掙脫出來,讓她更懂得身邊的「活人」、與這個世界重新連結,但男孩卻像和老天約好開她不好笑的玩笑。後悔只發生在來不及的時候,趁著來得及,擁抱身邊我們想珍惜的每個人吧!
4. 與原作〈神算〉比較 & 〈神算〉女主角以另一種形式和〈通靈少女〉再續前緣:
剛好在等待〈通靈〉的最後兩集播出之前,把握時間看了原作〈神算〉。可能因為〈神算〉是低成本的學生劇展作品,而且算是以競賽為目的的片子,所以整部片來說演員演技較平實、不誇張,不過表演的也蠻精準的!相較之下〈通靈少女〉當然就比較商業化,參演演員也是較常見的電視演員或者新人,劇情內容上也增添了一些比較誇張、喜劇風格的效果。
內容來說,〈神算〉可能相對更貼近現實中的「仙姑」索菲亞的經驗,但以此為基礎改編的〈通靈少女〉也把架構拉大,大量增加男主角的戲份(所以顏值也相對應的必須大提升XD),另外也將〈神算〉中的立委角色放大,形成這部劇劇情上的兩條主線。其他支線以近年日劇也很常見的「一集一個小故事」的方式表現,每一條小支線也有該集所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者說是小真的成長)。到最後一集,再將兩條主線推到最高潮,立委的主線接上了原作中高潮的「九天玄女」片段,並且和〈神算〉不同的趕上了約定-雖然他已經先錯過了一個約定-也順勢將劇情推上最終高潮。
看完前四集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改編是不錯的改編。最終兩回播完後,我覺得這個改編算是超越我的期待了!就這部劇本身而言,最終這兩回就是大加分了!如果以將〈神算〉改編的完成度來說,這兩集更是讓人覺得厲害!
另一個小驚喜是原作〈神算〉的女主角余佩真不僅靠著〈神算〉獲獎,這次還以另一種形式參與了〈通靈少女〉再續前緣-她和先前的樂團夥伴以「木良真真」的名義演唱了〈通靈〉的片尾曲「無題日常」。
索菲亞本人這次沒有像在〈神算〉中那樣尬一腳,但也繼續擔任拍攝顧問,指導關於靈媒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姿勢XD
5. 雞蛋裡挑骨頭~好還能更好:
當然啦,這部劇也不是完美無缺囉!
第一個讓我覺得不夠完美的地方是在前三集中,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個小故事,藉由前來與「仙姑」問事的信徒背後的故事來帶出一些想傳達的想法和小真的成長。這種方式在近年日劇中也很常見,尤其是在「職業」相關題材的戲劇上,可能也因為阿替生涯看了有點多的日劇,不免拿來做些比較。
但我總覺得,相較之下〈通靈少女〉的這幾個小故事的鋪陳不太足夠,加上小真通靈時所看到的東西完全只靠瑤瑤口述,這就很考驗瑤瑤的演技了,但我覺得鋪陳不夠+單靠說話的說服力還不夠強,讓我覺得「仙姑」所說的東西給我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都不夠強,也讓導演可能想給觀眾的感人或者小真有所成長的感受就被扣分了。這部分算是日劇的強項,相較之下有點可惜~
想
另外就是或許因為瑤瑤不會講台語的關係,問事的部分還是以國語為主,雖然瑤瑤很敬業地表示願意學、不必顧慮,但最後呈現出來的內容看來,和台灣宮廟文化一般都講台語的實際情況差異比較大。也因為這樣,看起來總覺得「怪怪的」、「少了一個味兒」。
黃仲崑所飾演的立委在劇中的想法轉折太大、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劇中的立委一開始不太相信這些「怪力亂神」,但到最後深信不疑還幾乎失去理智,這之間180度的轉變實在有點太劇烈。雖然立委覺得是仙姑鐵口讓他得以反擊對手,獲得選戰的勝利,但是總覺得缺乏關鍵性的、震撼性的「神蹟」,個人還是覺得從劇情上難以想像。總覺得立委從頭到尾(尤其最後)在胡鬧XD 雖然最終回這段立委和妻子的劇情是從原作〈神算〉裡繼承的,但是原作中立委戲分少,只是直接帶著妻子來問事反而不會讓人質疑什麼,畢竟台灣的確有些人篤信宗教到勝過醫學。但是在〈通靈少女〉中的立委戲份一多,在鋪陳不夠完整的情況下,反而覺得他的想法轉變有點不合理啊!
。
不過整體來說,這部劇真的很優質!很多的安排都是讓人肯定的!
比如說我很喜歡導演沒有讓<念文>這個角色被描寫成一個這種校園愛情劇中常常出現的漂亮正妹心機女(但有保留「漂亮正妹」),要不然如果心機女在那邊吵鬧的話,這部劇可能可以拉長到10集,但也極有可能淪落成一部特別題材包裝的一般校園愛情劇。
另外就是我很喜歡的最後兩回了!從劇情安排、節奏到台詞和配樂!李千娜的插曲在這部劇中絕對是很重要的亮點之一!
劇情上清新、不乏新意。尤其最後一集,雖然最終回從一開頭就可以猜到結局大概的走向和劇情,最後的結局可能讓一些人覺得不捨、虐心或者想罵導演,我反而覺得這個安排很漂亮!不但讓結局不流俗套,而且也讓小真這個角色經過這個經歷和Alice、阿樂爸爸、立委連結在一起,呼應整部劇最中心想傳達的「珍惜身邊的人」、「最終仙姑連結的不是人與鬼,而是人與人」。個人覺得這是這部劇最精彩的一個編劇安排!覺得喜歡~
6. 從「醫師」角度看「仙姑」-連結的人與鬼?醫治的是病或人?:
看著「仙姑」面對信眾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通靈給予指點和幫助的時候,總覺得「仙姑」的腳色和「醫師」也有七八分像。
「人都做不好,還當什麼仙姑?妳以為妳會通靈很了不起喔?仙姑所謂何事?除了解決問題之外妳要懂人心,妳有沒有真正去體會別人心裡面到底在想什麼?」
無論是「仙姑」或是「醫師」,我們都擁有相對於一般人特別的「所能」,並以此為基礎而有機會給予他人幫助。但因為是「特別的」所知所能,求助者很可能無法理解或無法完全相信我們的建議,這時就必須要有和求助者溝通的本領,將我們的「所知所能」轉化成「不逆耳的忠言」,讓求助者能信任、遵循。「仙姑」連結的不僅是人與鬼神,更重要的可能是連結人與人和他所處的這個世界。原本我以為「醫師」醫治的是人身上的病,但隨著實習、跟診,以及未來的住院醫師生涯,也許會越來越確定 - 更多時候需要畫更多心思處理的反倒是生病的「人」。
我們的「所知所能」即使是有憑有據,卻也不能保證求助者照做便能萬事如意,我們只是給予我們所能看到最好的建議,但造化在個人,而且能夠影響事情發展的因素也實在太多,但我們還是得做出我們所認為對於求助者最好的建議。不過說是諷刺也不為過,當遇到問題的是自己的時候,自己或許也會猶豫該怎麼做呢!這些特質在「仙姑」如此,在「醫師」亦然呢!
尤其看到因為「莫名其妙」的事被叫出來問事時小真臉上有所埋怨、不開心的神情時......這...好熟悉啊XDDD
7. 不專業觀後感總結-話題大紅不是沒道理!絕對是值得看的台劇,題材創新、內容有溫情、有愛情、有笑料,最後結局不落窠臼,傳達的想法不複雜但值得省思。